一、参赛时间
校级赛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赛段。
线上赛段的举办时间为3月中旬(具体时间另行通知),主要对参赛作品的文字稿件进行评审打分;
线下赛段的举办时间为3月下旬(具体时间另行通知),主要对参赛团队的现场表现进行评审打分。
二、参赛内容
线上赛段:
(一)教案
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,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,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(公共课不少于12课时,专业课不少于16课时)。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、任务目标、学情分析、教学策略、活动安排、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,要求设计合理、重点突出、前后衔接、规范完整、详略得当(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),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、活动及时间分配,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,课后对授课实效、存在不足、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。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,专周实习实训、岗位实习,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-4学时。专周实习实训、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、岗位实践教学实际。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,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。参考模板见附件1。
(二)教学实施报告
教学团队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,完成教学设计、实施课堂教学,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。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、教学实施过程、学生学习效果、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,突出重点和特色,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,可用图表加以佐证。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(文末注明正文“中文字符统计数”),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、有效性,图表尺寸合适、文字清晰可见,不超过12张。参考模板见附件2。
(三)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及时修订和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。
(四)课程标准
教学团队提交参赛班级教学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。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,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,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、课程目标与要求、课程结构与内容、学生考核与评价、教学实施与保障、授课进程与安排等。在提交的课程标准(或实施方案)中,应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进度表(注明授课日期、学时)。参考模板见附件3。
(五)教材选用程序说明
教学团队提交参赛课程的教材选用程序说明须包括(但不限于)以下内容: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;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要求;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;本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;本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(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)。
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、简明、完整、朴实,正文使用小四号字、单倍行距,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,以PDF格式提交,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。
以上材料以“课程名称-作品名称-参赛教师”文件夹命名,打包。
线下赛段:
1. 教学片段展示。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(汇报实施报告成员除外)进行8-15分钟的课堂教学片段展示,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,应分别完整、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、课程属性特质鲜明、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。
2. 实施报告汇报。团队选派一员进行6-8分钟教学实施报告汇报,应制作相关PPT文件,采用电子大屏配合,清晰、完整、流畅地进行汇报。
三、参赛资格
参赛对象应为我校教龄2年以上(2022年1月之前入职,且承担课程满2年)在职教师以教学团队(2-4人)名义报名参赛,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(含实习指导)任务的教师组成,教学团队结构合理,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。
四、参赛方式
请各参赛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于2024年3月7日前登录我校质量工程平台(http://lygsf.zlgc2.chaoxing.com),在相应的申报项目中上传《第八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“乐群杯”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》(附件4)并在“佐证材料”中上传打包好的文档(以“课程名称-作品名称-参赛教师”文件夹命名)。附件4的纸质盖章版请以学院为单位汇总,于2024年3月7日提交至玖兴楼B103。
五、奖项设置
比赛设教师团队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%,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%,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%,奖励金额按照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奖励办法》进行奖励或按照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(试行)》中教学质量工程工作量计算办法来折算教学工作量。
联系人:吕大卫, 联系方式:18755474776。
与本赛事有关的学习资料请加入校本培训课程查看学习(超星平台课程码:77883383),本次校级赛事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