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课程主题
1.思政课程:围绕政治认同核心素养,以“爱党、爱国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爱中华民族、爱中华文化”等为主题,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审定的教材,可基于项目化学习,结合本土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构与设计。
2.课程思政:强化正确的政治方向,有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,突出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、爱中华民族、爱中华文化等主题价值引领,可基于项目化学习,结合本土地方特色资源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学科教学全过程,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,达到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。
3. 日常思政实践课程。可基于项目化学习,围绕我市“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”等本土红色资源,打造“博物馆里的思政课”。聚焦爱国主义主题,开发一体化主题仪式教育活动或德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。
二 、设计要求
1.坚持目标导向。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尊重教育规律,体现素质教育导向。
2.坚持问题导向。积极开展问题解决导向的项目化学习,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,从学科实践中发现真实问题并转化为项目,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微项目、单元项目、跨单元项目、跨学段项目以及跨学科项目等。可以阶段为单位(大学-高中-初中-小学)进行一体化主题内容设计;也可以学段为单位进行一体化主题内容设计;也可以年级大单元为单位进行一体化主题内容设计。
3.坚持需求导向。要立足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,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,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,呈现相同知识点不同学段、不同学科的思想深度、实施角度与价值高度。确保科学严谨,严格保证学科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、时效性、创新性、示范性和可推广性。
三 、申报类别
1.思政课程:主要针对思政课教师,围绕一个“主题”,可以选择阶段、学段或大单元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,由教学团队(3人以上)共同讲授,以一体化视频形式报送精品课程,不接受单个课例申报。
2.课程思政:主要针对学科教师,突出各学科思政“主题”的价值引领呈现,由教学团队(5人以上)共同讲授,以一体化视频形式报送精品课程,不接受单个课例申报。
3.日常思政:基于项目化学习,分学段一体化研发我市“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”主题实践课程教学课例;也可突出主题,重点结合重大事件、重大活动、重要节日等,进行班会、队会、团课、党课等一体化实践课程研发。由教学团队(5人以上)共同讲授,以一体化视频形式报送精品课程,不接受单个课例申报。
四、报送形式
(1)微教学视频
采用“教师讲解+多媒体大屏”的形式,要求呈现授课教师画面,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画面的可视性。时长15分钟左右。
(2)课堂教学视频
教师日常教学录制,教学环节、环境与学校实际教学一致,包含课堂互动。录制视频经后期剪辑,时长30分钟。
五、制作要求
1.片头:精品课程视频应包含片头,时长不超过30秒,片头文字信息包含:课程名称、教材版本、学科、年级、学校、教师等信息。
2.声音:录制环境安静无噪声,教师语言规范,声音响亮。语言、音乐、效果等混合后记录在CH—2 声道。要求声音清晰,无失真。
3.摄像:摄像要求做到“平、稳、匀、准”,镜头组接自然流畅,光照充足均匀。课堂实录要合理选择拍摄角度,准确反映师生双边教学活动,避免无关人员和无关杂物摄入镜头。若教学内容为实验,实验准备、实验过程、实验结果须近镜头拍摄,清晰反映出实验全过程。
4.画面:画面稳定、无抖动,无噪波,对焦准确,画面清晰。视频画面比例为16:9,格式为MP4,大小不超过1G, 编码格式H.264/25 帧,分辨率1920*1080P,建议码率8Mbps,音频ACC编码、码率128Kbps。
5.课件:视频中涉及的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,界面设计简明、布局合理、重点突出,风格统一。录制前,教师应反复检查课件,确保无错误。
6.教学设计:要坚持原创性,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。一旦发现有抄袭情况,取消参赛资格。具体见附件样本。
六、报送程序
1.以学院或部门为单位报送,报送类型和形式可以自选。课程思政报送内容需兼顾各个学科。
2.各学院或部门对推荐的精品课程进行初选,组织试讲,确定推荐人选,并按照制作标准摄制视频。
3.报送截止时间:2025年6月3日(周二)
4.报送方式:6月3日前,登录校质量工程平台(https://lygsf.zlgc2.chaoxing.com/),在相应的申报项目中上传电子申报材料。并以学院为单位,将申报汇总表(附件1)电子版、申报书(附件2-4)签字盖章PDF扫描版、课程视频以“XX学院+精品课程申报”命名打包发送至教务处教研科邮箱lygsfjwcjyk@163.com。